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业又是当今社会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应充分认识到保护和开发宗教旅游资源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中的重要意义。鹿泉市历史悠久,宗教场所众多,宗教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应充分发挥宗教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开辟出极具旅游价值的旅游景观、开发出具有宗教特色的旅游产品,推动发展我市的旅游业。
一、鹿泉市新的发展定位为旅游业的大发展创造了契机
当前,无论在国外国内,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喜爱的愉悦身心的活动,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大多数中国人节假日消费休闲,放松心情的首选。旅游热在中国老百姓中正悄然兴起,越来越成为一种消费时尚。一段时期以来,鹿泉市曾经是小采石、小水泥、滑石粉厂的“天堂”,杀鸡取卵式的资源掠夺,虽然取得了经济暂时的发展,但给当地的植被、空气、水资源造成了程度不等的破坏,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致使旅游业发展缓慢。随着石家庄市“1+3”组团规划中将鹿泉建成“省会西花园”这一定位的确立,鹿泉综合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决定擦亮“宜居、宜游”的名片,让鹿泉成为省会石家庄居民休闲度假娱乐的西花园,将鹿泉建设成有青山绿水、错落有致、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的高档社区。伴随着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关停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和合理布局,旅游业已被确立为鹿泉六大主导产业之一,成为鹿泉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发展引擎。在石家庄植物园和动物园相继落户鹿泉的同时,鹿泉市大力打造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政策扶持开发、多种形式宣传推介、制定科学发展规划等方法,国家4A级风景区“天下奇寨”抱犊寨、文化名山封龙山、十方院、龙凤湖、森林公园、龙泉古寺等众多优秀旅游景点以崭新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二、鹿泉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古邑鹿泉,有着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勤劳智慧的人民,他们在这片沃土上谱写了壮丽的诗篇,也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物遗迹,蕴藏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天下奇寨”抱犊寨相传为韩信背水一战中伏奇兵偷袭赵营之处。它东傍河北平原,西连太行群峦,一山突起,崛生平川,万岭西来,至此势断。山体轮廓奇特,远观如一尊巨型卧佛,枕南朝北,形象逼真,维妙维肖,令人叹止。山顶平旷坦夷,方圆600亩,净土层达60余米之深,草木繁茂,蔽日荫天。在这里可观赏到云海、雾岚、日出、雾淞等特殊景观,“抱犊峰峦瑞霭凝”成为古邑八景之一。文化名山封龙山历史悠久,地质地理特征及深厚的文化沉积,决定了它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风景,也有多种多样的人文景观,而且景观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历史文化价值,古代仁人志士为封龙山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封龙山集佛教、道教和儒学于一体,历代绵绵不绝,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使之成为了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河北道教中心十方院地处鹿泉城内,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的一座四进院古建筑群体。建筑形制严谨,规模宏大,高低错落有致,是鹿泉最大、河北罕见的道教建筑。十方院树木参天,花、果、树等栽植满院,尤其宝贵的是一株腊梅已有二百余年树龄,每逢腊月,黄色梅花盛开,清香四溢,吸引了不少信众和游客。 龙泉古寺历史悠久,建筑独特,始建于金正隆二年(1156年),金大定二年(1162年)经礼部核准命名为“龙泉院”,经过金、元、明、清及现代的修葺续建,形成了一个寺、殿、庙、亭遥相呼应;井、泉、池、碑相结合,完整奇特的古建筑群。它“东接翠屏、西连五寨、南披封龙、北带滹沱,其间基址动作规模气象称石邑首胜之区”(据寺内碑文记载),成为石家庄市附近现存的古寺院之一,相传,它在鼎盛时期,曾有僧众百余名,寺田20公顷,四方香客络绎不绝。仅西部沿太行山一线绵延百里,山色秀丽,风景奇特,拥有自然、人文、历史等景观200多处。
三、宗教文化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在旅游资源中,宗教文化可谓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宗教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开拓新的旅游市场,吸引游客,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的统计资料表明:“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宗教名胜所占的比例,在中国达到了55%”;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宗教名胜竟占了90%”。明朝诗人杨睿先生写的“鹿泉八景诗”:“灵岩隐洞自天成,抱犊峰峦瑞霭凝。雨过海山石柏现,云开横岭翠屏生。残碑剥落遗韩庙,烟树苍茫锁赵陵。更有龙池施夜雨,鹿泉水涌若珠倾。”这八句话高度概况了当时鹿泉的文化景观,一直为鹿泉人熟悉并广为传诵。在这鹿泉八景中与宗教文化有关的就有4处,占到了50%。宗教文化资源对鹿泉旅游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宗教文化与旅游景点。旅游者旅游的核心内容是旅游观光,因此景点的旅游内涵和知名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宗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许多具有宗教文化内涵和较高知名度的旅游观光景点。如佛教自公元前2世纪传入我国,经过漫长的发展岁月在我国风景优美的名山大川修建了大量的佛寺、佛塔、佛窟,留下了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壁画、摩崖艺术珍品。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超凡脱俗的“仙境”,这个仙境并非仅仅指渺茫的“天国”,也包括人间的一些境地,而风光秀丽的名山胜地常常被道教认为是神仙所居之处和修道成仙的理想场所,几乎天下所有的名山大川都纳入了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中。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虽然没有佛教和道教那样以名山大川为其修行的场所,但伊斯兰教各种风格的清真寺、基督教各式梦幻般的教堂不仅吸引了大量非信教者的旅游观光,更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教徒最富吸引力的旅游胜地。总之,各种宗教在其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为人们留下了大量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宗教名胜古迹,这些均成为了最具旅游价值的人文旅游资源。鹿泉市的封龙山是石家庄地区最早的佛教名山。早在东晋十六国时,封龙山已有佛教寺院兴起,到隋唐时期,更有大的发展,留下了众多寺院、佛塔和石窟佛像。因自然景色优美,历代道教也在此兴盛发展,留下了宫观庙宇及遗址十几处。已有800多年历史的龙泉古寺因人文和山泉而闻名,灵岩寺因灵岩隐洞而闻名。充分挖掘和发挥宗教场所悠久的人文历史资源,使之成为鹿泉旅游的新亮点。
宗教文化与旅游产品。旅游实践证明,根据宗教文化的特点开发出具有宗教特色的旅游产品,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而且也可以满足旅游者的购物欲望。开发各种宗教纪念品,如,佛教的木鱼、进香袋、念珠、雕像,提供斋饭等;道教的“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画幅、介绍宗教名胜古迹的书籍等。各宗教名胜旅游景点都针对游客的类型、特点,结合景点实际,出售各种各样反映自身宗教文化特点的旅游纪念品。这些旅游产品不仅因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特点而受到旅游者的青睐,而且还会使旅游者以心诚则灵的心理体验来接受这些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不仅是旅游活动中重要内容和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具有促进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
宗教节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各宗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宗教节日,每逢节日来临,宗教信徒们便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他们心目中的宗教圣地以欢庆宗教节日。不仅如此,随着宗教文化的传播,一些符合人们心理要求的宗教节日,已扩展成宗教信徒和非宗教信徒共同欢度的节日,甚至发展为民间流行的节日,如基督教的圣诞节、复活节;佛教的浴佛节;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等等。要充分把握各类宗教所特有的节日活动,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参加到节日旅游活动中去,以此为契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新的旅游市场的开拓,吸引了更多的客人前来游览、朝圣和学术考察交流,这些都有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许多濒临消失或年久失修的宗教文物古迹得以保护和修复,重新发挥了作用。
四、宗教文化资源在推动旅游发展中的几点思考
宗教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日新月异的当代世界,一方面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在短期内不会从根本上消除,这就决定了宗教将在人类社会长时间存在;另一方面旅游业又在我国正日益迅猛发展,出门旅游已成为人们调整生活、放松心情、休闲度假的首选。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要重视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第一, 对宗教文化遗产要进行科学的保护和开发
近年来,由于旅游人数的增多,带来旅游收入的同时,给宗教文化旅游区也带来了一些人为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如游客在景点内乱涂乱刻乱扔东西,大声喧哗,破坏了宗教名胜古迹独有的宁静和超凡的气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会给宗教文物古迹造成一定的损害。如驰名中外的佛教石窟敦煌壁画由于人数的大量增多,游客的呼吸和汗水所起的化学作用而引起大量剥落,造成了严重的损坏,如何防止和消除这些不利的东西,是科学保护和开发宗教旅游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同时,宗教文物古迹的修复与重建,应尽量保持其历史原貌,人工建造的风景,也应与周围的宗教文物古迹相协调。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在开发宗教文物古迹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宗教名山胜地随意架设缆车,匆匆上下,既无法领略攀登的特有感受,削弱了旅游的吸引力,又破坏了山岳的“神气”。在开发宗教文化旅游景点时,既要注意保护宗教文物古迹原有的价值、意境和特点,又要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两者不可偏废。总之,不能“保”了旅游,而“丢”了宗教文化遗产,也不能是“保”了宗教文物,“丢”了旅游,使宗教文化无法为社会创造出新的财富、发挥应有的作用,宗教文化本身也无法得到广泛的传播和交流。
第二,要充分挖掘宗教旅游的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味
自然景观带给游客视觉上的美好感受远比不上宗教文化带给游客历史文化知识的厚度和深度。挖掘宗教文化的重点不应放在形式和规模上,要注重精神层面对人的震撼,突出文化内涵,要让自然景观和宗教建筑、宗教艺术、宗教书籍、宗教仪式活动展示等有机结合起来,让游客游宗教圣地,观宗教建筑,睹宗教活动,知宗教知识,树爱国情怀。目前,许多地区都非常重视宗教文化特色的开发。如四川省内的乐山大佛、峨眉山,以博大的佛教文化内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由此加倍地刺激了乐山旅游业的发展,使之成为乐山的支柱产业;平凉崆峒山、洛阳白马寺、山西五台山寺庙群等都是具有浓厚的宗教特色景观,经过大力开发都成为当地的旅游亮点。鹿泉市的宗教名胜古迹,体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巧妙结合,它们的历史渊源、自然风光等都有其特色和旅游开发价值。但目前,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底蕴挖掘不够,没有整理出吸引游客的亮点和看点。今后,应充分利用这些特色,进行综合利用和开发,丰富旅游景区文化内涵,开展一些群众参与性强,带有丰富宗教文化内涵的民俗文化活动来提高宗教旅游景点的文化品味,促进鹿泉市宗教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
第三,要整合资源,整体规划,做出宗教文化旅游品牌
搞好宗教文化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体考虑、统筹建设、合理布局,不能各自为战,无序开发,对涉及宗教旅游的项目开发,应由市宗教局会同规划、文物、旅游、园林、文化等部门及专家学者对方案先论证,这样既可以保护宗教活动场所的整体风格,也可以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有计划地整合和挖掘。一是要注重布局规划。根据鹿泉市宗教活动场所、遗址的特点和地理位置,可以规划开辟出以封龙山、龙泉寺、抱犊寨为主要景点的,由南向北的一条佛道教旅游带。二是要注重提升品牌。立足丰富鹿泉市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潜力,突出特色,打造好与众不同的宗教旅游品牌,力争把龙泉寺这一千年古寺建成具有影响的国家重点寺庙,把十方院建成国内知名度较高的道教养生圣地,把封龙山建成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从而形成大规模、上档次、有特色、效益高的宗教文化旅游品牌,使鹿泉市的旅游业有着更丰实、更吸引人的历史文化底蕴。三是注重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做到全市宗教文化旅游统筹安排,除宗教、风景区、文物部门外,公安、国土、发改、环保、建设、规划、林业等部门积极配合,互相支持尽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不仅在景点的建设上下功夫,而且在“行、住、食、游、购、娱”等方面的平衡配套上做文章,尽量根据宗教文化的特点,为游客服务。
第四,要加大宣传,提高宗教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促进旅游业发展
一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介。各宗教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名胜古地、令人景仰的著名人物、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可以利用电影、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现代化的传媒方式进行大力宣传、广为传播,来提高各宗教胜地的知名度,增强旅游爱好者亲临这些宗教胜地的向往感。例如人们根据电视剧《西游记》了解了火焰山、根据电影《少林寺》和《神秘的大佛》认识了少林寺和乐山大佛等等,这些都必然促进宗教胜地旅游业的发展。鹿泉市的封龙山、龙泉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下了许多著名人物的足迹和传说故事,可以通过拍摄风光电视片、组织撰写介绍宗教场所宣传册、节庆活动等推介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和包装。特别是要以宗教文化历史为背景,写出感人至深的有影响的人物故事作品,借名人手笔,提高旅游景区宗教文化的知名度。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景区项目是旅游业发展的载体。要依托鹿泉市旅游资源丰富这一优势,选好主打项目,加大招商工作的力度,借助外力,利用和开发现有宗教文化资源,有计划地对一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恢复和发掘,把一些待开发的景区和景点作为项目开发出来,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促进鹿泉旅游业大发展。
(鹿泉市委统战部调研组)